原创丨设计豹(ID:desinews)
作者丨马海
建标库被查封,业内一片哀鸿。
这家机构自2002年开始,便为业内设计师、工程师提供各类标准查询服务。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,建标库无疑作出了贡献,至少,它推动了各类标准的广泛普及。
但有人不乐意了,用大动干戈来形容,也不为过。从一纸诉状到一通查抄,直至建标库彻底下线。建标库到底得罪了谁?这背后又有怎样的利益博弈?
出版业的命门
从北京互联网法院的一份民事裁定书可以得知,此次起诉建标库的是一家国字号出版社。
起诉理由是,建标库未经授权,擅自在网站、软件上提供侵权图书供公众阅读、打印和下载,“数量达数千种”。
抛开标准的特殊性,先来看看出版业的商业闭环。
一本图书的出版,首先要有作者资源,这一点在出版业属于核心资源,相当于设计行业的甲方资源,有甲方找你,你就有项目。拿到作者也就是著作权人的授权后,经过出版社内部的几轮审校,没问题就定稿印刷,最后发行上市。
这是目前中国几乎所有出版社的运作方式,也是他们的核心业务。
然而,大多数出版社过得并不滋润,包括很多大型的国有出版社。为什么?因为就图书本身而言,单册的利润并不高,除了必须的学生教材、工具用书,以及知名作者出的书,大部分图书的销量并不理想。
所以在出版社内部,如果某个编辑策划出版了一本畅销书,那他一定是功臣。
出版社过得不滋润,源于纸质书的式微,这自然要拜互联网所赐,互联网极大的便利性,重塑了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。
事实上,为了应对互联网的冲击,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,很多大型出版社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数字化部门,试图孵化一些互联网产品,比如,在线阅读网站,或者APP等。
出版社希望利用手中的版权资源,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,打造属于自己的数字化商业版图,进而提高营收。
但矛盾的是,数字化的产品,势必会影响到传统的出版业务,而且是核心业务。走出舒适圈,革自己的命,能行吗?于是可以看到,真正做好数字化业务的出版社少之又少。
嘴上喊着响应国家号召,要推动信息化数字化,但背地里又担心自己的电子稿外泄。可以说,数字化就是传统出版业的命门。看明白这点,就能明白建标库为何被起诉。
你做了我们不想做的事,还顺手把钱揣进兜里,那我们走着瞧。
著作权到底归谁
建标库事件,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:这些标准的著作权,到底归谁所有?
这个问题,无法一概而论。
《著作权法》第五条规定,“本法不适用于:(一)法律、法规,国家机关的决议、决定、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、行政、司法性质的文件,及其官方正式译文。”
换句话说,如果建标库收录的都是上述内容,那么出版社很难起诉,因为这些内容本身就没有著作权,没有著作权,所谓的权利人自然得不到法院的支持。
那么,各类标准是否具备法律法规的属性?
表面看,好像都具备,因为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,设计师时刻要遵守这些标准,而且他们还会被告知,你对最终的蓝图要承担法律责任。
但实际上,标准也分为很多种,有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,除此之外,还有各种图集、技术汇编等等。其中,国家标准又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(GB)、推荐性国家标准(GB/T)、指导性国家标准(GB/Z)三大类。
这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,泛指对一本标准的定性,而非具体的强制性规范条文。
1999年,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案件中首次明确指出,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技术性规范;而推荐性国家标准属于自愿采用的技术性规范,具有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属性,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。
2020年,国家版权局在查处侵权盗版案件中又明确,推荐性国家标准受著作权法保护。
到这里,基本可以得出一个观点:除了GB打头的强制性国家标准,对于官方未明说的其它类型的标准,不出意外都有著作权,都会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,侵权或将面临法律的制裁。
回到建标库事件,出版社表示,享有建标库侵权图书的专有出版权(后来提交了授权书),包括各种以DL、DL/T、DL/Z等字母打头的标准和图书。DL应该是电力的拼音缩写,所以属于行业标准。
而前文已经说了,除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具有法规属性,没有著作权,其它的标准,不出意外都有侵权的风险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建标库被起诉查封,似乎并不冤枉。虽然在心理上,业内设计人士普遍难以接受:一个强制大家都遵守的东西,竟然还要花钱才能看到它是怎么强制的,离谱。
盈利与便利
用国家的钱,制定出的标准,到头来还要向我收费?这是大家的疑惑。
事实上,一本国家标准的发布,从主管部门到行业协会,再到专家组,最后到出版发行,确实需要经费,比如劳务费、专家咨询费、会议费、差旅费等等,这在《国家标准制定经费管理办法》中都有规定。
相信各类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的制定也大同小异。
既然已经拿了经费,为什么还要掏钱购买?这是什么道理?
道理其实很简单,因为你买的是纸质书。
纸质书是出版社的终极产品,他们为这个产品的诞生付出了劳动,哪怕他们一字不动,纸张也是有成本的,还有印刷、物流等成本。
一个浅显的例子,你买《民法典》也得自掏腰包。
这时候,你可能会问,那我用电子版应该不用花钱吧?是的,绝大部分的标准都有电子版,而且就挂在官网,免费公开。只不过因为是官网,所以检索起来体验很糟糕。
于是,建标库就诞生了。
据说,建标库创始人当年之所以做这件事,跟其专业背景有关。作为建筑专业出身的创始人,他在设计院工作过,深知各类标准的数量之庞杂、查阅之繁琐。之后就建起了网站,提供电子版的标准,供业内人士免费查看。
后来做大了,为了维持运营,便开始收费,久而久之就被盯上了。
尽管建标库收录的很多内容都是强制性国家标准,没有著作权,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拿来赚钱,或者变相赚钱。因为它属于国家,只是没有特定的著作权人来维权而已。
除此之外,建标库应该也收录了一些其它标准、图集、技术汇编等,这部分就有很大的侵权风险,即便是电子稿。
那么,出版社为何不开发一款互联网产品?让设计师用起来方便,哪怕付个年费也可以。
且不说操作层面的可行性,前面提到过,数字化是传统出版业的命门,他们最担心的,就是电子稿外泄,这么做,无疑是在革自己的命。
他的目的是自己盈利,你却指望他考虑你的便利?还有,年费能赚多少钱?
卖纸质书才是王道,一本标准50块,100种标准就是5000块,然后每隔几年修订一次,之前的基本作废,重新掏钱。
建标库面对的问题,本质上是整个设计行业要解决的问题——标准如何高效使用,从而确保各类项目保质保量落地建成,这很重要。
因为,它关乎所有人。
奇点建筑学院——致力于建筑行业培训的领跑者
学院优势:
1、教师以实际工作经验为教学主线(多年造价师、工程师根据现场经验,量身为学员定制课程)
2、以真实项目图纸作为教学案例(根据施工蓝底,完整呈现式教学,加快学员的学习速度)
3、严格考核学员学一遍再练三遍(以实际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,先理论后实操再实操的方式)
4、一经报读真正三年内免费重修(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包教会,出差加班也不怕了)
5、深圳三大校区同步开班(不管是在哪个校区报名,均可自由转校区上课)
6、帮扶免费推荐上岗就业服务(与数百名建筑企业合作,解决学员的就业难问题)
学校主要开设课程:
1、建设工程造价类:土建造价实战训练营,安装造价实战训练营,装饰造价实战训练营,市政造价实战训练营,园林造价实战训练营,钢结构造价实战训练营,装配式造价实战训练营
2、工程现场管理类:工程资料员培训,建筑施工员培训,建筑质量员培训,建筑安全员培训,建筑材料员培训,工程预算员培训,建筑监理员培训,建筑劳务员培训,建筑测量员培训
3、工程设计软件类:建筑CAD培训、BIM建模培训、REVIT软件培训、Navisworks软件培训、Fuzor软件培训、Lumion软件培训
4、建筑企业培训类:工艺工法、施工管理、项目管理、资料管理、安全管理、造价管理、成本管理、合同管理、招投标管理等将近120个培训主题
5、建筑工程学历类:大专、本科(建筑工程技术、工程管理、建筑工程管理、工程造价、土木工程、机电一体化技术、电气自动化技术)
6、注册工程考证类:一级造价师考证通关班、二级造价师考证通关班、一级建造师考证通关班、二级建造师考证通关班、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证通关班、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证通关班
6、岗位管理证书类::初级、中级、高级职称评审,专业包括(建筑类、机电、机械、电子、化工、电力、电气、水利水电、概预算、路桥、测量、环境、暖通、市政、园林、电子信息工程、机电工程、机械工程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环境工程、林业工程、装饰工程、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、风景园林工程、给排水工程等
优秀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
奇点建筑学院聘请的每位教学老师均具有至少10年以上的一线工程工作经验与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,截止至目前,建筑行业不同专业老师人数已达100人。 自公司成立以来,凭借优秀的师资团队为广东珠三角地区建筑行业培训人数已达12万人以上。
职业培训的终极目的都是就业
奇点建筑学院为了保持学员就业质量,开办了独有的“双向就业平台”,为保障外地就业的学员,特设立了就业指导部门,分派就业老师专门指导外地就业学员。 首先,奇点建筑学院安排就业前的培训课程,根据市场专员的市场调查设计与企业需求相符合的培训课程,再派专门的就业老师全程指导。学员完成特定课程后考核通知,就业指导老师指导学员开始撰写并修改简历,针对不同企业需求,充分表现自己足够赢得企业青睐的优点。